大溪社区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溪家园 >

揭西县大溪镇村落撰记篇 — 新楼古寨



每当我聆听“故乡情”的歌曲时,我对故乡新楼古寨的思念之情便油然而生。故乡的山水、草木,故乡的古屋、人情,以及童年留下的足迹都会勾画起我对故乡的记忆。我的故乡虽不是簪缨世族、富庶之邦,然一方热土养育一方人。对于故乡的渊源,故乡的古建筑,故乡的人情世俗、逸闻趣事,想要详细了解一番,非村中之“智叟”难以备述。只因我才疏学浅,只能凭自己之弊见,道听途说,胡撰一篇,说说我的故乡新楼古寨。

 

图片
 

新楼古寨位于广东省揭西县大溪镇。大溪镇四面环山,东起新径山,西为鸡笼山,南屏金山,北倚龙湖山,潮汕三大江之榕江蜿蜒盘旋贯穿其中,镇中间有低矮丘陵山坡,田野平旷,一眼望去俨然一个“世外桃源”。新楼古寨就座落在这榕水之阳,地势平坦、水陆交错的地方。因古寨已有几百年历史,考其渊源及传说自有一番趣味。

 

图片
 

据说,新楼村古寨的寨名是随着历史的不同时期有其不同的演绎。相传,古时大溪镇有曾姓、黄姓、杨姓、温姓等先民居住。先民们在此生活、耕种时曾经有一姓氏人家在“后栢岭”朝西北方向的地方搭盖了一个用于遮阳避雨的大草寮居住,大草寮常在大风雨中摇曳。有一年起台风,这大草寮被大台风刮走,这姓氏人家也就搬走了。因此,先民们便把这个地方称为“风吹寮”,“风吹寮”就成了这里最原始的地名。后来李氏家族在这里安家置寨仍有这个说法。自明朝万历年间,始祖盈春公从福建省平和县迁居到大园之后,李姓家族子孙蕃衍,瓜瓞绵延。在此期间,先祖为开拓山野田园、安家种植、艰苦创业,李姓三世祖兴有公之长子元芳公携两位弟弟应球、应吉一同扼守新楼,成为新楼开基之祖。元芳公具有文韬武略之才,他携弟披荆斩棘、安家置寨、宁外安内、率众悍卫家园。然而诸位世公认为,作为一寨之名不能随意,“风吹寮”一名难以顺耳,应改为有意义之名,于是,请来地理先生实地考察,规划设计村寨布局,斟酌另起寨名。然地理先生考察之后很是惊喜,说此地藏龙隐凤,乃“王龙入首”之“凤地”也,在此安家置寨日后定会出“王”,是个难得之风水宝地。于是,依据地理形势确立村寨坐西朝东以及厝座分金字向,并按世祖公兄弟大小分置建设屋舍楼台。然而村寨会出“王”之说法是否成真,谁也不知,对于此说法也不可过份张扬,只能心中暗喜。既然村民有此贵望,寨之名字也应取与“王”有关之名,于是,人们依据地理先生之说,认为这地既是藏龙隐凤之地,便有凤凰在此栖息。“凤凰”乃传说中的百鸟之王,是吉祥之鸟,是古代王权的象征之一。人们便寄望这“凤凰”栖息于此地之楼台上,以暗示引凤求凰(王),既美好又祥瑞。于是,“凤栖楼”成了人们祈求美好向往,久之,“凤栖楼”便成了这里的寨名。“凤栖楼”寨名叫法时间久远,现在邻近乡寨一些长辈仍有这种叫法。随着村寨历史发展,其寨名又有新的叫法。相传,现在这新楼的寨名叫法与寨中所建一楼台有关。当时安家置寨时有三位兄弟驻守,三位兄弟按房份大小规划建设楼台或祠堂,大房元芳公安置寨之中间建楼台屋舍,四房应球公安置在左边,八房应吉公安置在右边。由于当时兄弟已经分庭置家各自发展,各房按照自已经济实力建设楼台屋舍。据说当时八房公经济实力比较雄厚,因为八房公属下子孙中出了一个举人名叫李学海,于是族亲便拨划每年一千石田租给他子孙,连收三年。因为八房公比较富裕,因此他在右边建起了比较坚实高大的大楼,名曰“水城楼”。与此同时大房公也在中间建起大楼,由于大房公经济实力有限,因此所建大楼不高,甚至还比“水城楼”矮一点。当时四房公经济实力也有限,没有建设大楼,只在左边建起了祠堂。后来,大房公派下子孙迅速发展,人口及经济实力倍增,于是,大房公派下子孙决定重修大楼,经过一番努力,一座崭新高大的大楼巍然屹立在寨之中间,因为大楼是通过重修的,与旧的大楼一比说,人们便会说大楼叫“新楼”,“新楼”这种叫法的人多了便逐渐成为寨中人心目中一个地标性的名称,到了后来,人们干脆也把“凤栖楼”这寨名改叫为“新楼”,久之,“新楼”之叫法便成为坐实的寨名且一直沿用到现在,“凤栖楼”这个寨名便逐渐淡出了人们的叫法而成为历史。

 

图片
揭西县大溪镇新楼村六角寨门
 

新楼村寨名之来源虽然已明,然而寨中的“寨门”出处以及能否出“王”却隐含着神秘的传说。这新楼古寨坐西朝东,依小山丘西高东低而建,寨中间主要有五街五座屋舍。寨的前边有一口大鱼塘,寨的左右各有夹长的小口鱼塘,整个村寨为包围式结构。寨的前边左右各有一个大寨门,左边称“四房角寨门”,右边称“六角寨门”,寨的右后边还有一个小寨门称“王门仔”。这三个寨门各有它的出处,左边的“四房角寨门”因靠近四房公的祠堂及屋舍而得名,右边的“六角寨门”因寨门呈六角形而得名,而寨右后边的“王门仔”也许是暗示这村寨会出“王”。三个寨门中最神奇的是“六角寨门”,这寨门为何建成六角形呢?相传,潮汕人最相信风水地理,建屋修坟时都要请来风水先生确定所建之物的风水位置,以祈求财丁兴旺、世代安康。于是,便有风水先生来到寨中,提议这寨门如何建设。按照风水先生之说法,这寨门应该前后朝山尖才能使家寨兴旺发达,俗话说“前尖后尖,富贵相兼”。既然如此,就按先生所说而建,然而这寨的四周都有山尖,这寨门如何朝向为好?风水先通过实地考察,认为这寨门应该门朝金山、背靠笔架山最好。但是,金山在寨之西南面,笔架山在东北面,而寨又是座西向东,这样想要把门建为朝西南就比较困难了。于是,风水先生就把寨门设计成内外两道门来,两道门的连接墙设计成六边形,这样,就形成了内外有门的六角形寨门,既使寨门朝向金山又美观大方,两全其美。这建成之寨门,成为当地一个特色风景,被人们誉为美谈。然而过了多年之后,人们又开始议论起来,认为这寨门建得有点蹊跷,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六角形寨门从外观看有点象一个鸟笼,如果真的是一个鸟笼那就不得了了,因为“凤栖楼”是人们希望凤能栖息于楼台之上,现在却搞出一个鸟笼来,那不是要把凤鸟禁锢在这鸟笼吗?于是,人们开始深究这位风水先生的真实用意,通过考究,人们发现这位风水先生是外地人,专门来到潮汕地区破坏风水地理的,因为当时传说潮汕地区是藏龙隐凤之地,藏龙隐凤之地会出“王”,这出王之事岂是小事,那是要造反朝庭,朝庭肯定不允,于是朝庭便暗派风水先生到各处破坏可能会出王之地理。如今这“凤栖楼”就是隐凤之地,岂能让这里出王?风水先生想办法破掉这地理,让这里不出王也就在情理之中。至此,人们才恍然大悟,知道上当受骗了。然而人们对于此地是否出“王”也半信半疑,自寨门建成之后,寨中人仍然出入平安、安居乐业,对于寨门之利弊也不太在意,也懒得再去改建寨门,因而这个寨门就一直保存并沿用下来,只是其中之传说便成了人们茶余饭后之事罢了。

 

图片

 

寨门之出处只是一种传说,然村寨从古至今却仍出不了王。除那“鸟笼寨门”破地理一说外,这也许与另一个传说有关:据说,新楼寨在旧时有一条“官道”(即古驿道)从这里经过,这条古驿道从棉湖出发来到金和,从金和经过“十八弯”山路到马路寨,从马路寨经过“面前埔”然后到达新楼,从新楼到坎头再到渔梁,最后从渔梁再到达河婆。古时这条“官道”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据说,当时有官员骑马从官道来到“面前埔”时,看到前面的村寨“临田见水”,山环水绕,绿树成荫,炊烟袅袅,景色优美。官员暗想,如此这番景地,必有王侯官贵隐出。于是,便下了马来,牵马慢行来到寨边对村寨近看一方。这官员不看便罢,看了之后摇头说:“唉,可惜这村寨之风水地理已经被破,这村寨应不会出王侯官贵吧。”于是,重新跨上马背扬鞭而去。然而,这寨之地理又是谁破掉的呢?相传,这又与寨之一段家史有关。据说,在清朝初期,潮汕地方有以传教为名,发动农民参加“上帝会”的抗清秘密组织活动,农民参加者甚多。当时凤栖楼农民李赐也加入此会,并被推为首领。他们议定于光绪六年四月初一日起义,汇集各地农民武装攻打普宁洪阳方耀的封建堡垒。当联络书信送到凤栖楼时,书信误投他人而秘密泄露。于是,反对起义的族长集合各村武装连夜包围凤栖楼,逮捕了李賜及田孟德等联络人,并解送到洪阳德安里交给地方官员方耀发落,方耀向朝庭告状,说凤栖楼李家叛乱,准备派兵剿灭凤栖楼村寨。此时,幸有朝中李鸿章顾念李姓同宗,发书信给方耀,书信中没有文字,只放一针一线。方耀接信后明白针过线过,简单办事,不能砍尽杀绝。结果,方耀只砍了李赐、田孟德二人首级于洪阳、棉湖示众。他派兵包围凤栖楼寨,烧了几间房屋,并在寨门上挖了地土,在挖土的地方盖上大官印,用“起地皮”破掉这里的风水地理以示镇压。据说,凤栖楼被“起地皮”破掉风水地理之后,村寨要衰退六十年不能翻身,由于这风水地理已被破掉,因而这村寨也就出不了“王”了。

 

图片
 

寨门及出“王”之传说已如此神奇,然寨中之建筑物更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当人们走进“六角寨门”时,第一个看到的建筑物是一座大祠堂,这大祠堂是新楼四世祖元芳公曾孙七世祖立祥公之公祠。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揭西县大溪镇四世祖元芳公(字秋祉)祖墓

 

祠堂前面是宽阔的地埕,埕的左下角有一口六角形的大水井。祠堂的大门上面有石刻祠匾,上面刻有“立祥公祠”隶书。祠堂有三个大门,中间大,左右略小,大门上画有“秦琼”、“尉迟恭”等门神。走进祠堂,可从看到祠堂是两厅夹一庭的二进式结构。祠堂正中堂上面有一块大牌匾,上方写着鎏金大字“祥瑞堂”。正堂中间设置一大神龛,里面供奉祖上列位神牌。祠堂的木雕、石雕、嵌瓷等工艺极为精湛。纵观整座祠堂,雕龙画凤,装饰豪华,富丽堂皇,雄伟壮观。新楼寨除了这个“立祥公祠”外,还有两个祠堂,分别为寨之左后边的“雍睦公祠”和寨中间靠前边的“纯正公祠”,这些祠堂和潮汕普遍存在的祠堂一样,是潮汕地区独具特色的建筑物,它是承载潮汕民族祭祀祖先、族内议事的场所,是追源报本、关联族谱、家史的孝思表现。

 

揭西县大溪镇新楼村立祥公祠
 

看过祠堂,再往寨中间行约四十米便可看到两座具有潮汕民居特色的建筑物“五间过包火巷”。这“五间过包火巷”相当有特色,它与普通的“五间过”有所不同,它在普通“五间过”的前面增加了一条横向的通巷,通巷从外到内设置四个“门楼”,左右都可以进入,此设计乃潮汕民居所说的“龙虎门”。进入“龙虎门”便可看到普通“五间过”的建筑结构。此外,它在普通“五间过”的两侧各增加了“天井”和厨房,潮汕人称这种建筑为“五间过包火巷”。“五间过包火巷”这种建筑物在潮汕地区其它地方虽然也有出现,但为数不多,寨中也仅有这两座而己。

走过“五间过包火巷”往西几十米,便可看到寨中最有特色的建筑物“水城楼”和“大楼”了。这两座大楼并坐而建,中间隔一巷道,两座大楼各有特色。其中这“水城楼”有些特别。据说,这“水城楼”是新楼八房公所建,八房公建此楼时社会动乱,兵荒马乱,盗贼常起,为防止盗贼攻击抢劫,他在建楼时特别注重楼台的坚固。大门都用石条搭砌成坚固的门框,门扇是用厚重的木板做成,一副门扇就有几百斤重。除了坚固的大门外,楼的墙壁特别坚固,墙壁大约有四十多公分厚,主要用粗砂、贝灰、红糖、糯米等材料通过夹板捶扎而成。楼的后墙壁有很多个特制的约十公分大小的斜孔,据说,这小斜孔是个枪眼,主要起防御作用,里面的人可以从这小斜孔对外开枪,但外边的人却无法用枪打进去。此外,传说这“水城楼”有一个神奇之处:城楼上面主要是平的,城墙的顶部四周稍微高凸,这样城楼上面就可以蓄水。城楼为什么要蓄水呢?传说它有两大功能,一是把它设计成一个不怕火攻的城楼,即使用火烧楼也能保住楼中所藏银两不被烧掉;二是在夏天可以蓄水,起降温纳凉的作用。“水城楼”这样设计真是两全其美。由于城楼的设计与水有关,因此,人们便把这城楼称为“水城楼”了。

 

图片

揭西县大溪镇新楼村水城大楼

 

从“水城楼”往左边看便是新楼寨最高大的“大楼”,大楼的建筑规模比“水城楼”更高大,它的高度相当于现代楼房的四层高,比“水城楼”约高出一层多。大楼左右大门更加高大,楼门有两层结构。走进大楼,可看到大楼前面是露天地埕,地埕右边有一口六边形小水井,这水井有特殊作用。原来,新楼这一街楼屋从上面的大楼到下面的“五间过包火巷”是可以相通的,因为大楼前面的“五间过包火巷”都开通了小后门,通过小后门就可以直接从下到上到达这大楼汲水。据说,当时有新娘嫁入这街楼屋时可以直接到大楼汲水生活而整年不用出外巷。大楼水井可以满足日常生活,还可以预防发生火灾时可及时汲水救火。此外,即使有外敌群盗围攻大楼时,也可保障内部之人有水吃而生活无忧。除此之外,大楼还有一个更加特殊的地方,它在通往大楼二层楼进入大阔厅的地方设计了一个“楼井”,这个“楼井”原来是一个防盗机关。原来:古时侯由于社会动乱、盗贼四起,夜间常有盗贼进入村寨行盗之事,于是,为了防止盗贼行盗,便在进入二楼阔厅之处设计了这个“楼井”,这“楼井”有一个井盖,在白天时可以放下盖上,本楼内的人可以踏在井盖上随意出入。到了夜间,他们把这个井盖吊起来,形成一个空井,当夜间不知情的盗贼从楼梯道进入阔厅时就会踏空跌落楼下。大楼除了以上这些特殊之处外,其它建筑结构基本与“水城楼”相似。不过大楼的墙壁与“水城楼”有所不同,它的墙体下部分比较坚固,但上部分相对较差。为什么会出现上下不同的墙壁呢?原来,这大楼是重新加高修建的,这样墙壁就上下不同了,而新楼这寨名也因此“新楼”而得名。

新楼古寨古建筑已是趣味无穷,然寨中还有一珍稀植物吸引游客前来探寻。当人们来到这个寨的前面时,远远就能看到寨的前面靠近池边旁有一棵高高的大树,这棵树大约有五层楼那么高,这棵树被当地人称为“水棉树”。据专家考察,这棵树已有七八百年历史。这棵树的真正学名叫“水松”,“水松”属杉科乔木之一。这种树在粤东地区极其罕见,这种树龄古老的“水松”数量更是稀少,在中国只有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才能看到,因此,它被称为植物活化石,是中国特有植物。这棵树从古至今是新楼寨标志性植物。如今,我回家乡每逢看到这棵大树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小时侯有关这棵树的一些记忆。记忆中小时候的我经常爬到家里的二楼窗口,坐在窗口观看这棵大树,那时这棵树的枝叶比较茂盛,树的顶端经常有喜鹊在上面筑巢,喜鹊的叫声至今仍记忆犹新,喜鹊会发出“喀、喀、喀”的鸣叫声。当时,当喜鹊鸣叫时,大人们便会说:“客人要来了”。由于喜鹊的鸣叫声酷似潮州话的“客”字音,潮州话“喀”与“客”同音,因此,喜鹊也被人们称为“客鸟”了。于是,就有了“客鸟”一叫,客人要来之说。那时大人们常会教给我们这些小孩一些民谣,说:“客鸟喀喀声,人客来到大阔厅,担椅给你坐,呾话给你听,咸鱼我来买,猪肉我来赊”。潮汕人自古就有好客之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友客人来了自然“喜上眉梢”。

 

图片
 

新楼古寨除了寨前这棵珍稀“水松”外,寨后还有一棵古老的大榕树,大榕树也非常高大,它和寨前的“水松”树的树龄基本相同,也有几百年历史,这两棵树是新楼寨曾经存在原始树林的有力见证。据说,新楼寨寨后的“后栢岭”原来是一个未曾开发的原始树林,这个原始树林树木高大茂密。那时侯,附近的榕江锦鳞游泳,沙鸥翔集。日间群鸟飞往大江刁鱼,夜间群鸟便飞到这树林栖息,于是,这树林便成了附近鸟类栖息的天然摇篮。这个原始树林从古代存在到现代,直到公元一九五八年的“大跃进”全民炼钢时期,人们为了利用木头作为炼钢燃料才把它砍伐掉,砍伐后改种为凤竹,于是,如今它变成了一片茂盛的竹林。

 
图片
 
图片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这首诗脍炙人口,荔枝之美味不言而喻。岭南荔枝品种很多,在众多的荔枝品种中就有一种优质荔枝出自这新楼寨,这种荔枝名叫“风吹寮”。“风吹寮”荔枝在成熟时粒大透红,皮薄肉脆,甜中微酸,它是岭南荔枝十佳品种之一。“风吹寮”荔枝自新楼古寨置寨后不久由外地传入种植,由于当时附近村寨中只有新楼古寨才有这种荔枝种植,但人们又不知这种荔枝叫什么名字,因此,人们就把这种出自于“风吹寮”的荔枝命名“风吹寮”了,新楼古寨也因有这种“风吹寮”荔枝而远近闻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揭西县大溪镇新楼村早年正月游神活动

 

我的故乡并不算美丽。然此地之一草一木、一石一屋不时勾起我童年在此嬉闹生活画面的回忆。记得那时村中鸡鸣狗吠,人声鼎沸,大人忙碌,小儿快乐,真是一片“繁华”景象。如今这“繁华”已经不再,随着村寨人口迅速增长和社会的发展,寨中人已陆续搬出新楼古寨,如今古寨已基本是人去楼空。每当我回老家时,只见楼台依旧,古巷潇然,黄芦绕宅,芳草凄凄,见此情景自有一方苍凉失落之意。然而,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这里的人情,这里的爱,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永远难以忘怀……。

如今的新楼古寨仍然叫“新楼”,但“新楼”已经不是原来的旧“新楼”,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楼”了。当今社会,国家安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特别是近几年,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政策,各地建设“美丽乡村”正如火如荼。如今的新楼村,在党政的英明领导下,新楼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古寨周边建起了崭新的“新楼”,其中道路宽敞,环境卫生清洁,广场、健身场等公共设施齐全。它是一个物产丰富,人情练达,可安居乐业的新“新楼”。

 

图片
揭西县大溪镇新楼村全景

 

现在,新“新楼”与旧“新楼古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不管新与旧它都凝聚着先辈们汗水与智慧的结晶,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后来人对家乡的思念,因为它是我们的亲人,是我们的根。

相关阅读